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18大范文
时间 :
 更新时间:2024-03-29 06:52:35

18大范文

18大范文1

  2009年7月27日至2009年8月24日,根据学校安排,我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实践,被分到新闻广播采访部。在实习期间,或亲身体验、或静观其变,在一些细微之处,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启发,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一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很短,要学的东西很多,但直接接触媒体行业并参与第一线的工作就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期间经历、学习的事情都使我终身受益。以下是我本次实习的心得报告。

  我的指导老师是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采访部的赵老师,主要跑口为党校、农业、消防、人大和部队等。由于选择在广播电台实习,不同于平面纸质媒体,所以前期主要学习了录音笔的使用、音频文件的编辑和电话采访的录音等相关技术,并初步了解了电台新闻的播放流程。

  作为一名实习生,去现场、参与新闻采访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在实习第二天,我就正式开始跟随老师跑新闻。实习期间,由于老师跑口的缘故,大多参与的都是一些会议新闻的采访工作。虽然比较简单,但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却是了解采访流程和学习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机会。此外,还在老师的指导下参加了几次活动的采访,学习了现场活动的新闻写作方法。不仅如此,能够独立前往省人大、省政府、省军区等单位也成为我非常难得的经历。由于大一暑假曾经在西安《三秦都市报》实习,两次不同媒体的锻炼使得本次实习有较大收获。

  首先就是对不同级媒体新闻写作的体会。大一时在市级都市报的实习,老师非常注重新闻报道可读性要求,要尽量还原现场,用细节增加生动性。而这次在省广播电台的实习,老师专门提醒我注意语言的正式和一些政治上的常识。比如一次我独自参加省人大的主任会议,回来在写稿时,老师叮嘱我要注意领导的出场顺序,并交我写一些此类会议新闻的固定格式、固定用语等内容。

  其次是学习到广播新闻与平面新闻写作的差异。因为广播新闻借助人们的听觉传播,所以在写作时语句不可过长,尽量使用短句;不可过多使用数字,否则反而不易让听众捕捉信息;尽量使用口语化、简洁易懂的词语,避免生僻词的使用。此外,为突出广播媒介特性,非常注重音响原声的使用,尤其是对于现场活动的报道。比如我在实习第二天采访的《军事科技知识展览举办》,那是一项为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举办的活动,现场有不少前来参观的小朋友。在采访时,老师就告诉我要注意对小朋友的采访,并录下现场活动的背景音乐。通过后期制作,让这篇普通的活动报道从口播新闻变为音响报道,大大增强了新闻的现场感和可听性。

18大范文2

  近几年,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课程,学生反映强烈。北方交通大学是我国率先开展电子商务教学的高校之一,1992年就开设了《条码技术与电子

  数据交换(EDI)》的选修课,1996年该课被列为物资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专业的

  必修课程;在新制订的九八级教学大纲中,《电子商务》被列为管理工程专业的

  必修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北方交大已经形成由教师的电子教案、学生的电子作

  业、交互式的远程网络教学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网络案例教学模拟试验等构成的全

  方位多媒体教学体系。作为教育部远程网络教育试点,已经在因特网上实现了“

  电子商务”课程的远程网络教学。“电子商务”是北方交大学生们的热门话题之

  一。 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电子商务的认识,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你知道什么是电子商务吗?

  2、你能就电子商务对社会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认识吗?

  3、你能说出电子商务的一般流程吗?

  4、你知道什么是EDI吗?

  5、你对电子货币了解吗?第二部分是获得电子商务的途径,包括以下几个问题:

  1、除了上课外,平时你从哪些方面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依次举出三种途径)。

  2、请列出你阅读电子商务论文的具体报刊名称。

  3、你参观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吗?

  对电子商务的认知程度

  在被调查者中,60.5%的本科生和100%的研究生表示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数据显示,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表现了较大的关注,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此的认识也越深。在对电子商务的概念有一定了解的学生中,认为电子商务对社会

  有很大影响的占23%;认为有一定影响,但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的学生占46%;认

  为中国目前发展电子商务尚有难度,对老百姓影响力有限的占31%。这一方面说明

  在校大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对社会的影响的认识还较为冷静,另一方面也说

  明,我国电子商务的人才培养和在校教育与社会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不能不让我们担心,电子商务正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高速度发展,而目前的教育及受教育者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在对电子商务的了解程度进行深入调查时发现,问题确实很多。

  表示对电子商务流程有明确认识的同学中,本科生仅占32%,MBA占80%,大部分非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对电子商务具体贸易流程的认识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对EDI的认识上,仅有不到9%的人(研究生32%)表示曾有过了解;4%的人(研

  究生18%)能就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且这部分人全部是

  经济管理类学生。可见,在深入系统的学习中,电子商务逐渐体现了它的学科性

  ——以经济管理为主。在这方面,经济管理类的学生有其专业的优势。但是所占

  比例之少,尤其是其他专业无人了解的现状实在令人担忧。

  在对电子货币的调查中,仅有1人在网上使用过电子货币。本科生中仅有9人表示对此作过专门的研习,而且都集中在计算机专业和信息通信专业。研究生中也仅

  有4人表示自己曾钻研过此类问题。另有10人表示对此很有兴趣,这个数字是相当

  低的,仅占总人数的2%。电子商务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在涉及到电子商务发展

  的关键问题——金融电子化与贸易安全上,电子专业、法律专业的学生有独特的

  优势,但尚未引起经济管理专业的重视。就目前而言,真正认识到电子货币与自

  己已经很近的学生并不多,对此投入很大精力的学生更少。

  对电子商务的学习途径

  第二部分的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学生学习电子商务知识的途径,了解哪些报刊上刊载的文章学生引用次数最多。经分析,除去开设电子商务课程的专业,大部分本

  科生是通过计算机类的杂志(43%)和报纸(30%)来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从专

  业书籍与广播电视上学习相关知识的并不多。

  调查数据显示,被学生引用的电子商务方面的论文来自91种中英文报刊,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阅读面很大,另一方面反映了媒体对电子商务的报道数量也在加大,同时也反映了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的专业报刊尚未面世,面向大众的宣传方式仍

  是以面为主的普及,较少涉及具体的实施细节,系统介绍电子商务知识的报刊并

  不多。

  在普及电子商务方面受到学生们认可的媒介主要有《计算机世界》、《互联网世界》、《信息与电脑》、《中国计算机用户》、《市场与电脑》等几家刊物。经

  过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这些排名靠前的报刊,在1999年都专门设立了电子商务普

  及类的专栏或专题讲座。在人们迫切想了解电子商务知识的时候,选择系列刊载

  的报刊无疑是读者的首选。但是没有一家刊物所占的比例超过15%。

  最后,在没有任何组织的前提下,大多数学生(本科生的65%和研究生的89%)都主动去过电子商务的展览会,从中了解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最新技术应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电子商务都十分感兴趣,不少人通过阅读课外资料或参加展览了解电子商务,有目的地学习电子商务知识。但是,他们缺少系统

  全面的学习。在电子商务成为21世纪贸易主要手段的趋势下,电子商务的普及与

  教育工作若能更上一层楼,将会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壮大。

  (作者单位:北方交通大学)

18大范文3

  一、 摘要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就业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从教育内部分析,就业难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变化与高校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培养结构失衡等诸多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已经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如何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推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大课题。

  二.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经济,发展

  三、 正文

  今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不断扩张膨胀,大学生就业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发生的连续跳楼事件,在人们为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时候,也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解决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的就业难问题、生活难等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识变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问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 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3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8年610万、2010年631万、2011年660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没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仆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 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自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总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问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没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大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对于选择创业的大学生,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就业方式。十七大报告提出全民创新,把创新、创业纳入了全民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全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积极投身于自主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尤其是未就业大学生面临许多机遇与挑战。随着城市经济的日益崛起,商业竞争日显激烈,许多创业者选择城市创业,却忽视了农村这片创业乐土。其实对于创业者来说,农村创业环境有着不可预测的发展潜力,农村有着市场竞争力小、环境宽松、风险小等优势。党和政府应当积极号召、鼓励有志青年去农村创业,多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农村创业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去农村发展种植、养殖,新型科技产业等,争取利用自身力量带动、形成一个新型的就业群,这样也能更好的落实科学发展观。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国有、私有)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18大范文4

  大本营在房企(专题阅读)的布局中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是房企进行转型、扩张、创新等战略变化的的基础和后盾。而大本营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征,也在潜移默化中对房企的品牌口碑、合作资源、产品定位等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一.TOP50房企大本营分布及特点

  总体而言,TOP50房企的综合实力更为强大,也涵盖了中国房地产企业的基本形态。而从这些房企的大本营分布中也能看出,在不同区域起家的房企都有各自鲜明的地方特色,进而能分析他们定位自身及制定战略的逻辑。

  1、大本营城市的经济环境是房企发展的基础

  TOP50房企大本营城市的分布较为集中,除了北京外,其余大多位于沿海地区,南方的房企数量大于北方,这证明了房企的规模和大本营城市的经济发展及市场环境高度关联。

  注解:1、TOP50房企指202019年度销售金额排名前50的房企,包括:万科企业、绿地集团、万达集团、恒大地产、保利地产、碧桂园、中海地产、世茂房地产、华润置地、融创中国、富力地产、绿城中国、华夏幸福、龙湖地产、招商地产、金地集团、雅居乐、远洋地产、九龙仓、金科集团、荣盛发展、佳兆业、中国铁建、中国中铁、新城控股、首创置业、保利置业、金隅股份、阳光城、旭辉集团、越秀地产、中信地产、方兴地产、蓝光实业、合景泰富、中南集团、复地集团、首开股份、泰禾集团、华侨城、敏捷地产、正荣集团、电建地产、融信集团、金辉地产、建业地产、时代地产、协信集团、雨润地产、中粮集团。

  2、报告中提到的房企“大本营”通常指该企业总部所在城市

  3、阳光城于2019年将总部从福州迁至上海,但由于其在福州起家且大范围布局,为典型闽系房企,因此报告中将阳光城的大本营计为福州;金辉同理。

  细化到具体区域来看,大本营城市位于华南、华东和华南区域的房企占据了TOP50的大半,占比分别为30%、28%和24%。

  不过,华北区域的12家房企中,有一半为中央各部委直属企业(央企),而在TOP50中这一比例仅为26%。这些房企中有部分的地方特色较淡,仅是将总部设立在北京。

  在TOP50中,华南起家的房企数量最多,其中有15家总部位于广东省内和深圳。这主要是由于广深一带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最早,带动了当地房企的成长,先于其他区域的房企进入全国布局抢占市场。总部位于福州的5家闽系房企则大多在近两年异军突起,从区域向全国高速扩张,但相应地也付出了更高的资金成本。

  华东区域的TOP50房企则分散在各个城市,即便是有5家房企的上海,也仅有绿地和复地两家为“土生土长”,另有一家央企和两家创始于福建的闽系房企。

  若将TOP50房企的大本营按城市能级划分,则一线城市的优势明显,占比高达54%;二线城市占28%,均为发达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则也通常收到周围一线城市如北京、广州等辐射,占12%。

  因此,很显然,房企大本营城市的经济情况直接影响了房企的发展,越发达的区域房企,在大本营城市积累的资本越雄厚,更能把控全国扩张的节奏和深入程度。随着房地产这一传统的行业逐渐进入成熟稳定期,新晋房企要扩大规模已经十分困难,受益于大本营经济优势的房企则有更扎实的基础。

  2、大本营地域文化决定房企风格和策略

  从房企(专题阅读)的分布情况来看,华南、华东等区域的集中度较高,而根据地域的不同,这些房企也都具备了各自独特的风格,形成了以下几大派别:

  首先,实力最强的当数华南系,从近三年来的房企排行榜上就可以看到,第一、第二梯队基本被华南的房企占据。大家耳熟能详的“招保万金”“华南五虎”等都是从广东省发家的企业。由于竞争激烈,优胜劣汰在华南市场表现的尤为明显,生存能力强的房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全国强势扩张的,比如万科、恒大等,此类企业的产品线丰富且清晰,针对不同的土地条件、目标客户群都有相对应的项目类型,形成可以大批量复制的产品线,缩短开发周期,迅速占领市场。另一类是具备一家之长的,比如雅居乐的旅游地产、华侨城的文旅城等等。这类企业对外扩张的步伐较慢,但是在专攻领域的实力强,其他企业很难与它们抢夺市场。

  其次,闽系房企近一两年来在市场上表现抢眼,作为一批黑马,目前占据了房企排行榜中第三梯队的众多席位。闽系房企的主要特点是强扩张、快周转,它们在企业战略方面基本相似,“立足海西,面向全国”,但由于福建省内的市场比较有限,大多房企在大本营里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很快就铺向全国,并且偏好将上海作为扩张的第一站,2019年融信、正荣、厦门国贸等多家闽企在上海拿地。闽系房企要么有着较强的融资能力,如泰禾、阳光城,要么背后有财团支撑,如融侨、金辉,但随着市场回归理性、土地成本攀升,容易出现资金短缺、负债高的情况。

  另外,以绿城、滨江等为代表来自浙江省的企业也比较有特点,他们偏好做中高端类的住宅项目,售价普遍偏高。可能和当地人比较注重生活品质等因素有关,浙系房企的产品设计考究,从户型比例到建筑用材,从厅堂门廊到园林花草,即使是细枝末节之处也都能流露出细节之美。但这也意味着他们的目标市场比较局限,只能选择进入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并且受制于产品,资金回笼时间长,周转速度慢,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容易出现库存和资金压力大等现象。

  而同为长三角地区,来自上海的企业特点则和浙系大相径庭。上海本土有不少国企和民企,并且以上市企业居多,资金实力较好,涉猎的业务范围也比较广阔,像绿地、复星等都是综合性的大企业。另外由于上海的市场优势明显,有很多房企都是后来从外地将总部迁入的,比如世茂、旭辉等等,所以目前上海的房企感觉像一盘大杂烩,种类繁多,业务也是各家都有自己的侧重之处。

  首都的房企则又呈现出了另外一种风格。北京的房企也喜欢做高端的项目,比如方兴和远洋等等,此外在产品外形方面偏向于融合现代化风格提升项目档次,例如SOHO、现代城等。但和浙系企业的区别在于,北京的房企以国企、央企为主,因此资金实力雄厚,负债压力比较小。并且与其他地区相比,北京的房企高管们个人特征比较鲜明,喜欢发表言论,高调行事,他们自身的知名度可能超越了企业,举个例子来说,圈外人也许知道绿地但不认识张玉良,但群众都熟知任志强但可能不知道华远。

  3、部分央企和模式单一的房企缺乏大本营特色

  由于本次报告研究的内容主要为房企在大本营的综合表现、地方特色与其全国化发展情况间的关联,因此有部分房企不被计入下文的数据样本,主要包括:

  主要产品或模式较为单一的房企

  万达集团:主要开发商业综合体,对人口规模有较高要求,在单个城市持续开发空间小。

  华夏幸福:专注产业地产模式,区域局限性较强。

  总部在香港的房企

  中海、华润、九龙仓:无香港地区相关数据。

  产品和布局区域特征不明显的央企

  央企往往选择在北京等一线城市设立总部,但实际企业运营时却并无当地特征,布局与大本营的关联度较弱。如,铁道部下属的房企中铁和中铁建的项目布局与铁路建设有关,中铁的项目集中在成都等地,中铁建则在北京、济南、重庆等均匀布局;电建地产在北京、福州、成都等各地布局均匀;保利置业总部在上海,但在南宁、贵阳、苏州等项目较多;中粮地产在大本营深圳无项目在售,而是集中在北京、成都、三亚等地。

  注:剔除上述企业后的下文中提到的标杆房企共有40家。

  二.大本营在房企战略布局中的地位

  标杆房企的大本营在整体战略中的意义举足轻重,除了销售金额贡献外,还包括品牌价值、产品创新、稳定军心等无法用数据衡量的影响。而房企的成长也和其在大本营的发展紧密相连,长期深耕大本营城市后房企积累的资源往往能为其带来很大的优势。

  1、大本营销售对标杆房企整体业绩贡献度高

  标杆房企在大本营的销售数据能反映大本营在房企整体战略中的地位,以及房企对于大本营城市的影响力。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本营的销售情况对房企的影响较大,而龙头房企大多稳居大本营销售榜首位。

  通过上图中标杆房企大本营销售金额的两个数据,可以看出他们在大本营的表现在大本营城市及集团的地位。通常情况下,销售金额占城市销售总量的数据高、占集团总量数据低的房企布局较有优势。总体来说,共有以下几个特征:

  大本营在二线和三四线城市的房企,在该城市的销售金额占比高于大本营在一线城市的房企(如城市占比最高的新城控股、雅居乐、阳光城、融信大本营均在二和三四线城市,而占比偏低的复地、旭辉、方兴等、首创大本营均位于一线城市)。这一方面是由于一线城市的交易总量大,因此即便有出色的业绩,占比数据也不高;另一方面,这些城市的拿地成本也较高,即便是千亿房企也无法同时承担过多的货值,因此市场占有度的极限值更低。

  一线城市的情况又分为两部分:大本营在北京和上海的房企(专题阅读)销售金额占比普遍偏低,原因是市场开放度高,外来龙头房企进入后竞争激烈;而广州和深圳的房地产市场发家早,龙头房企扎堆多,新进外来房企很难抢占市场份额,深圳更是土地稀缺,以和政府协议获得旧改地块为主,因此几乎被本地房企垄断。

  细分来看,闽系房企融信和阳光城的两个数据占比均较高,原因是福州市场销售总量小(这也是闽系房企前两年集体全国化扩张的原因),在全国其他区域的项目销售尚未到大规模收获期。雅居乐和新城的大本营则位于三四线城市,城市销售总量更小。大本营在一线城市的全国性房企中,万科、绿地和保利地产的布局相对平衡,而佳兆业、华侨城、旭辉、方兴、首创等较为依赖大本营销售。

  2019年,40家标杆房企在大本营城市的销售金额共占集团总销售金额的14.8%(扣除恒大和世茂后为16.6%),可见大本营对于标杆房企整体业绩的贡献度较高。其中,占比最高的为首开股份的69.5%;占比最低的为恒大地产0.2%;大多房企的占比在10%到30%间。

  大本营的业务为区域型房企的生存之基。占比最高的9家均为区域型房企,或除大本营外仅在为数不多的城市深耕的房企。如首开、金隅均为北京国资委旗下房企,充分利用了当地资源,深入发展,除了普通住宅外,还涉及自住型商品房、保障房等业务。近两年,尽管在京外区域的拿地增多,销售贡献也有上升,但总体对大本营北京的依赖度较高,在京外布局的也以环渤海、二三线城市为主。大本营位于广州的敏捷和时代的布局特征也十分明显,均是以广州为核心,辐射广东省内其他城市,在省外则单点布局少量三四线城市。阳光城和融信则近两年才开始全国化,并选择了长三角作为深耕区域,其在大本营积累的资本基础为其能在地价较高的上海、杭州等城市扩张提供了保障和后盾。最后,新城控股的大本营常州交易总量小,而其自身也在大本营口碑较好,市场占有率高。

  大本营业绩出色是综合实力强大房企的共同点。40家标杆房企中,共有9家为大本营2019年销售金额冠军,进入前三的更是达到30家,可以说大本营的靓丽业绩是房企扩大规模的第一步。上海、广州、深圳的销冠绿地、保利和万科均为千亿级房企,其中绿地和保利的大本营销售对整体业绩贡献度更高,达11.5%。相比万科,绿地和保利的财务杠杆也更高,原因是从大本营向全国扩张的时间更短而执行力强,在其他城市的市场占有率和大本营差距较大,部分新进城市还需要大本营城市提供资金“输血”。融创、阳光城也有相似特征,其中战略强势、擅长营销的融创在大本营占据压倒性优势,销售金额领先第二名近70亿元。

  恒大及世茂不重视大本营发展有特殊原因。2019年恒大在大本营广州的销售金额为2.34亿元,仅占集团的0.2%,一方面是由于恒大的定位为二三线城市,其产品、拿地、周转模式等均使其更适宜在二三线城市发展,一线城市仅能起到补充作用;另一方面,恒大的布局广泛,是进入城市最多的房企,因此单个城市对集团的贡献较小。世茂的大本营上海则仅为其贡献了0.9%的业绩,主要是由于世茂在上海做豪宅起家,标杆项目包括世茂滨江花园等,而目前上海能用于打造豪宅的优质地块已十分稀缺,即便有土地推出也会附带大量要求,且竞拍的房企诸多,动辄拍出“天价”,限购又影响了豪宅的去化速度,对拿地房企的资金成本要求高。坚持豪宅定位的世茂自然无法在上海大规模发展,转而深耕周边的杭州等长三角城市。

  2、标杆房企在大本营更易获得低成本和优质地块

  由于房企在大本营的发展时间较长,因此普遍了解市场特性,并有深厚的人脉资源积累,在拿地方面的优势显著,经常通过招挂复合,旧改,协议出让,区域整体开发等方式获取地块,在二级市场收购项目的谈判能力也更为出色。总体而言,房企在大本营的拿地成本更低,也更易获得稀缺地块。在标杆房企中,我们就能找到不少案例。

  万科45.3亿元竞得深圳地铁发布的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合作开发及BT融资建设标书,将与深圳地铁协议开发地铁红树湾站上盖综合体,并获得49%权益。项目位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范围内,是深圳地铁蛇口线、梅林线及机场线的交会站点上盖物业,总建面约为41.9万平方米,包含商业、办公、酒店和住宅等。该项目通过招投标方式出让,出让人对合作房企有充分的选择权,通常在招标前就已有确定的受让对象。招投标方式出让的项目通常都为综合性质,包含住宅和商业,并且位于较为关键的交通要塞,有利于企业打造标杆。

  绿地与上海市普陀区旧改办正式签署合作开发协议,将出资启动曹家村“365”旧改项目。地块位于普陀区白玉路光复西路,总建面6.14万方,项目靠近静安北和中山公园,周围无新房在售,最近的为4.2公里外的静安豪景苑,单价达8万元/平方米。绿地原来的总部便在普陀区,在普陀区有较深的积累。尽管旧改要付出较高成本,但稀缺的市中心地段能带来的回报也将十分丰厚。旧改项目惟有通过和地方政府协议才能获得,因此往往每个城市的旧改业务都被特定几家企业垄断,如深圳和佳兆业。

  作为北京国资委旗下企业,金隅股份也是北京开发最早、项目最多、体系最全的保障性住房开发企业。在推出自住型商品房后,金隅同样参与其中。这些保障型项目尽管利润不高,但十分稳定,金隅在长期建设后甚至能将利润率做到20%。由于政府会负责回购,因此销售不受市场影响,可以说并无风险。因此,在大多数城市,参与保障房建设的都为当地地方国企。类似的案例还包括正荣、融信在福州建设保障房等。

  此外,房企在大本营还能参与到区域或新城的开发中,如富力在珠江新城有大量的项目,如今随着区域成熟,项目的价值也大有上升。由此可见,房企由于积累的资源优势,及与政府合作的经验更为丰富,在大本营拿地的方式能更为多元化。房企对于大本营城市的未来规划也更为了解,能够提早对有潜力的区域进行布局,甚至参与到区域开发中,降低成本。

  3、大本营发展对房企规模和战略有重大影响

  房企(专题阅读)的大本营在布局中的核心位置显而易见,其发展状况也将影响集团在全国的战略,及整体规模的发展。具体来看,房企在大本营发展情况的影响力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贡献销售业绩,鼓舞集团士气。前文数据已经证明了,房企在大本营的销售情况将直接影响企业最后的销售排名。以保利地产为例,其在广州乃至整个广东省一直为销售冠军,在广州的形象也可以用“霸气十足”形容,使得集团在制定目标及拿地扩张时都颇有底气。2019年,广东保利地产的销售金额超过450亿元,差不多为一家TOP20房企的业绩,占到了其集团总销售金额的33%。2019和2019年,保利地产广东区域销售金额分别为215亿元和196亿元,总销售金额为1252亿元和1017亿元。从中可以看出,在市场不佳的2019年,保利地产在广东省外的业绩实质上倒退,但广东保利的突出表现为其挽回了颜面。

  利用城市地位,促进对外交流。房企若能充分利用大本营城市的特色,将能寻求更多的对外合作机会。如绿地在上海的发展也和上海整体的定位息息相关。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与海外城市的交流颇多,绿地充分发挥了上海“国际化”的优势,在出海的房企中进入国家最多、销售规模最大,已经形成了滚动开发的盈利模式。上海同时也承担支援三四线城市的任务。而绿地近年来在中西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也大于其他龙头房企,并且与当地地方政府合作开发超高层地标等“看上去只有在大城市才有”的项目,能以发达城市的形象将先进的产业和开发模式导入,期望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对合作达成有促进作用。自贸区挂牌后,绿地又迅速在自贸区内设立了金融、能源等公司,为以后发展进出口和跨境物流等打下了基础。

  战略休整堡垒,试水创新模式。在市场不佳,战略转型时,房企也可退守大本营这“最后一道防线”,进行新业务的试水。招商地产近几年的战略一度有所争议,如2019年,其新增地块全部位于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和其他房企“回归一线”的战略恰好相反。2019年,三四线城市的市场进一步恶化,招商地产及时进行的战略调整——回归大本营深圳,利用母公司在蛇口的土地资源,试水“产城运营”新模式。随着蛇口工业区成为深圳产业升级新亮点,招商地产也有望在强调资源和模式创新的“新常态”下再次发力。

  扩大企业名气,提高品牌溢价。房企若能在大本营的打造出色的产品,扩张到其他区域同样会有口碑效应。以方兴地产为例,其2019年在北京拿下了广渠路地王,并打造出了标杆豪宅“广渠路金茂府”,引起了市场热议,并使得“金茂府”这一产品品牌知名度提高。当方兴进行全国扩张,在上海等拿地时,才拿下地块不久,业内便对新的“金茂府”的命名、定价等进行了猜测,可见品牌的口碑并非只能在单个城市或区域传播,在大本营的产品会有样本的作用。

  产品研发基地,转型变革首站。由于有足够的客户数量和口碑积累,大本营往往是房企进行产品创新的前站,转型通常也会从大本营开始进行试水。如蓝光地产的布局是以成都为核心,辐射中西部,产品定位为刚需型,在西南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2019年,蓝光宣布年内公司产品战略将从“纯粹刚需为主”大量转移为“刚改、改善和高端需求”,志在为更多改善性家庭需求服务。其中,成都将作为转型的试验田,蓝光将在此推出全新的“金悦系”产品。同样的例子,还有绿地在上海率先应用百年宅产品等。大本营市场是房企转型实验时,低成本、低风险的选择。

  三.案例解析:房企从大本营到全国的得与失

  无论在大本营的发展多稳定,在竞争、市场环境等压力下,房企都将面临向外拓展的挑战。部分房企在全国化乃至全球化发展中充分利用了大本营优势,发展十分顺利;但也有部分房企过分依赖大本营资源,或被原有风格所限,导致发展受阻。

  1、案例一:碧桂园优先进入与大本营特征相似的城市

  碧桂园是从广佛一带发家的,最初的定位就是“要建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房子”,所以即使是在广州和佛山,项目也均位于番禺、顺德这样距离城区较远的板块。目前碧桂园在广州有16个项目,是集中度最高的,由于项目位置通常处于市区和县城的交接带,产品以高层和洋房为主,价格是碧桂园最大的竞争力。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在市区内只能买高层的到碧桂园可以买洋房,而在市区置业困难的则可以买高层,这种销售思路很快在市场上受到了欢迎,石楼碧桂园、碧桂园山湖湾等等都是碧桂园热销项目。之后碧桂园在广东省内的扩张,基本上都是以相同的模式占领了东莞、肇庆、清远等等中小城市的市场。

  走出广东省之后,碧桂园率先选择进入了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的一批三四线城市,诸如泰州、安庆、咸宁等。选择这些地方主要是由于它们和广东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中小城市多,但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偏高,适合碧桂园入驻。但是在产品方面,碧桂园做出了一定的调整,在一个项目内加大刚需高层的比重,减少洋房的数量。并且如清远的碧桂园.清泉城、佛山的碧桂园.钻石湾等主打洋房别墅的项目,在广东省外基本是没有布局的。这样做主要是为了加速资金回流,加快周转,弥补规模扩张、大量拿地造成的资金外流。

  从近五年来碧桂园的销售地区贡献度来看,广东省的比重从2019年的68%下降到了2019年的31%,而2019年江苏、安徽、湖北的贡献率分别为12%、11%和8%,位列贡献率排名的二三四位,这说明碧桂园在全国化的道路上越走越顺,不仅树立起了全国性的口碑,并且找到了适合不同地区的生存模式,打开了更多区域市场。

  2、案例二:绿地通过上海的创新模式吸引地方政府

  绿地在上海房企中可谓一枝独秀,将其他本地房企远远甩在了后头。作为上海房企,绿地的经营思路创新、开放,大胆进行国际化,谈判合作时诚信务实,将上海大本营的优势在其他地区也充分发挥。

  在上海,绿地在与万科、融绿等“来势汹汹”的外来房企竞争中维持多年销冠实属不易,这也得益于其较为合理的产品类型配比。住宅方面,绿地主打刚需,尤其在本地人聚集的松江、奉贤、金山、南汇等区有一定口碑;高端方面则有海珀系,性价比出众。同时,绿地几乎在上海浦西沿江所有版块都有办公楼,这些商办产品采用了大单定制和拆分结合的方式销售,为业绩贡献较大。其他业务方面,绿地利用了上海贸易、会展等城市定位,进军大消费后首个进口精品超市便是与外高桥DIG合作,并在国家会展中心旁布局了大型项目。

  在国内发展时,绿地将协议拿地的方式应用到了其他城市。上海是最早施行招拍挂的城市之一,这使得上海土地的竞争愈发激烈,更多的外来房企开始进入上海市场,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土房企的发展。一些本地房企依然利用资源拿地,采用了一级土地开发等形式获取地块。但绿地对于新政的态度更为开放,一边在上海积极参与土地竞拍,另一边则利用超高层地标等明星产品,在三四线城市寻求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机会。绿地深谙“政策红利”之重要性,在谈判中谋求利益的最大化,与其他城市的地方政府达成“双赢”。且和恒大、碧桂园等不同的是,绿地的产品类型更丰富,因此优势并不仅局限于三四线城市。2019年起,绿地又与其他城市合作产城一体化项目,较其他龙头更早布局产业地产,项目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在南京、徐州等地采取“项目投融资建设施工总承包物业综合开发”的PPP模式与地方政府合作建设轨交,间接获得了地铁周边的优质地块。2019年初,绿地又在北京通过招挂复合形式获得了一幅对产业导入有要求的地块,打败了出价更高的万科等其他房企。在房地产以外的业务,绿地也利用了省市的特性,如贵州省大力发展金融,绿地的首个金交所便开在贵阳,并将参与贵州的国企混改;在南宁发展电商和跨境物流等。

  绿地的案例充分证明了,拿地方式多样化和城市资源利用的优势并非仅在大本营有可行性,房企完全能通过优质多元的产品和模式,让外地的政府看到其能为城市或区域带来的利好,从而愿意将土地以更低的价格出让,并在政策上给与一定的优惠。

  在海外发展时,绿地更是依托了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张玉良个人则频频与各国首脑会晤,提升绿地的全球知名度,促使合作协议达成。上海企业诚信、与国际接轨的优势得到了发挥;上海本地人谈判时看似“斤斤计较“,注意斟酌条款细节的特性,在国际社会看来则是可靠和执行力的象征,因而备受认可,发展顺利。在人员配备上,绿地在海外的公司会雇佣一定比例当地员工,一方面能更好融入当地文化,另一方面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因而不容易受到排斥。

  总体来说,绿地的成功尽管有特殊和不可复制性,但从细节上也不难看出其在战略的制定上花了不少心思,都能将大本营优势、自有资源和其他各地的需求充分结合。

  3、案例三:朗诗根据城市调整绿色科技产品线

  作为南京本土企业的领头羊,朗诗也是一家从大本营中获得了名声和赞誉的企业。朗诗的主打产品是绿色科技房,这在2019年还是一个非常新鲜的卖点,鲜少有其他的房企(专题阅读)进入这个领域。客户抱着好奇和怀疑的态度前往项目,想要对高深莫测的科技房一探究竟,而朗诗一向在客户体验方面做的很好,从客户进入样板间的一刹那就能够体验到住宅的舒适度优于其他项目,因此即使是售价高于周边竞品,那些注重提高生活品质的改善型用户还是会青睐于朗诗。从2019-2019年,朗诗坚持深耕南京,几乎将自己全部的资源和力量都花费在大本营里,不仅成功的在南京收获了市场好评和忠实粉丝,而且也成功地树立起了业界口碑,成为国内水平领先的绿色科技房专家。

  从2019年开始,朗诗开始对外扩展市场,但考虑到其产品和价格所面对的受众体有限,朗诗决定首先进攻市场环境、气候温度条件相似的江浙沪地区。从2019-2019年,朗诗几乎一直盘踞在长三角地区,在产品战略方面也没有出现太大的调整。

  直到2019年,朗诗进入武汉、成都两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首先由于气候差异,可能原来的房屋调节系统不再有效果,其次长三角和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也使得价格明显高出同类产品的朗诗受到了冷落。于是在2019年,朗诗做出了重大的产品战略调整:首先针对区域市场的不同,细分出了4条产品线,原来在南京的项目多属于E(改善)和S(高端改善)系列,现在又新增加了Y(刚需)和L(养老)两个系列。其次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差异,即使是同一个系列的项目,产品也会依据本土环境而做出调整,以便最大化住宅的舒适度,比如成都的项目在户型面积上调小,室内舒适度解决方案也仅保留客户关注度最高的新风系统(过滤PM2.5)等。朗诗立志于在每个城市的每个项目都能做到高度的居住舒适性,因此常常都能够在当地收到欢迎,尤其是改善型的中高端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多个城市和武汉均实现了较高的溢价,而对于刚需产品来说,由于建造成本偏高,溢价不是很明显,但在市场上的去化速度也不输其他项目。

  然而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朗诗产品的特殊性,每进入一个新城市,都需要根据城市情况多方调整自己的产品策略,因此在对扩展的道路上走的比其他房企要慢。但随着绿色科技房概念的普及,朗诗的潜在客户数量在不断增加,此外随着进入城市数量的增多,经验的积累,朗诗在产品调节方面也越来越得心应手,想必未来朗诗在走向全国的道路上会更加通畅。

  4、案例四:浙系房企的高端定位使其全国扩张受阻

  在产品品质方面,业内对浙江尤其是杭州房企评价颇高,且高端定位使得他们能有更高的毛利率和品牌溢价。但在全国扩张时,浙江房企却并非顺风顺水,甚至屡屡传出债务危机,部分在调控时倒下。而这两者,都与浙江大本营的特性有关。

  浙江人较为精明, “盛产”商人,尤其在温州等地更曾是大富豪的聚集地。这也让浙江人对住宅的品质有高要求,在江南秀丽景色映衬下,似乎建造豪宅已是“天经地义”。因此,浙江本地房企,大如绿城、滨江,小到不知名的本地国营房企,普遍擅长豪宅打造,对材料、园林、装修等“硬件”的要求都十分苛刻,甚至连保障房的品质也高于其他城市,仿佛高品质已成为习惯。

  这样的产品定位在上海、苏州等文化接近、消费水平高的尚有市场,但在刚性需求为主的城市显然无法生存。一旦布局战略出错将拖累企业,如绿城,早期布局了过多三四线城市,至今这些存量依然是负担。同时,外部条件使得浙江房企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化:一方面,温商、浙商的资金链问题和温州楼市变化,使得浙江省内的需求大量减少;另一方面,宏观调控政策下,高端需求被限,而浙江房企前期在建安成本上的硬投入就十分高昂,产品周转变慢不但使资金成本大大上升,无法回款更导致了现金流枯竭,引发债务危机。擅长新产品开发的南都地产,最终被万科并购;绿城数度割让股权,引入九龙仓和融创,目前将股权转让给央企中交的交易正在进行中;金都也多次被传资金链紧张,并转让了部分项目减压。

  对于浙江房企来说,如果要维持其在大本营的豪宅定位和品质,必须有更多的自有资金或低成本资金,并且严格控制规模和进入城市。或者,像绿城、滨江这样发展代建业务,甚至转型轻资产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

  5、案例五:北京上海老牌房企过度依赖大本营资源

  作为最发达的两个一线城市,北京和上海的环境十分适合房企成长,一些本土房企实质上很早便起家,但如今的规模却远不如广州和深圳的房企,甚至渐渐销声匿迹。撇开部分房企的战略规划和野心限制,其余房企“没落”原因可以总结为:在本地竞争中无法占据绝对优势,在全国扩张时谨小慎微。

  上海本地房企有不少为国营性质,做派老旧,激励机制缺乏,员工普遍怀着“不求有功,只求无过“的心态,不敢突破原有模式。由于一些房企还有着一级土地开发业务,不缺乏生产资料,在拿地时便过度依赖资源,缺乏市场竞争的意识。上实在青浦,中华企业在崇明,均有大量土地储备,但在市中心鲜有新项目,并没有将”上海老牌“的口碑发扬光大。民企亦如此,如复地,几乎不在招拍挂市场拿地,尽管通过二级市场收购等方式依然能获得不少稀缺地块,但在规模缩小的同时品牌效应也会淡化。最终使得上海房企在全国除了绿地外几乎“全军覆没”。

  北京本地房企同样如此,华远、北辰等本土房企业务的对外辐射能力甚微。但由于北京的土地拍卖不如上海市场化,北京房企通过在大本营的业务依然能在全国挤进前列。且2019年,首创、金隅等北京房企频频参与上海土地拍卖,金融街在广州拿地、上海买楼,大有扩张之势。

  对于北京、上海的国营房企来说,要改变现状,惟有加快混合所有制改革,引进优秀人才,鼓励企业在全国发展;大本营政府也可在拿地等环节对这些房企施行优惠政策,扶持其在大本营建立优势。但对于民企来说,是否走出还是要依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而定,“小而美”同样是“新常态”下一条不错的出路。

  四.结语

  房企的大本营能为其带来特有的资源和难以效仿的文化,因此布局时应以以大本营为最重点。同时,向外扩张时,制定合理的布局和产品策略,平衡好大本营和全国市场间的关系,将决定其全国化的成败:若是在其他区域一味照搬在大本营的思路,很容易“水土不服”;但如果将大本营的优势与当地需求充分结合,形成不可复制的特有模式,将更好地在白银时代立足。

18大范文5

  成员: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分工:xx xx,拟订调查问卷,印发收传单 ;xx,收集、统计数据。xx,写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以调查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xx

  调查对象: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

  调查地点:南昌航空大学

  一。前言

  大学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是过渡到成人的关键时刻、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场所。在这里,大学生生活、学习、成长、成才。进入象牙塔大学生群体有着充足的课余时间,据有关部门统计:除去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以每周40节课每节45分钟计算,每周上课时间为1800分钟,而课余时间为4920分钟,几乎是上课时间的3倍,那么大学生是如何来处置这每周4920分钟的课余时间的呢?而椐这次回访调查总结:绝大多数大学生课余生活用在上网、运动、阅读、看电影电视、外出逛街等;部分大学生开始谈恋爱以满足感情生活的需要,来充实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有一部分选择在学习的同时做些兼职工作,增长阅历,丰富知识,锻炼自己。然而,并非每位大学生都能处理好学习、生活、社会活动中的矛盾,合理的安排课余时间。为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如何处理、协调这些学习与生活间矛盾,帮助大学生合理有序的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使得学习与实践的时间分配达到最佳化一。

  问卷

  笔者通过参考有关大学生双休日活动安排调查问卷的分析,与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交谈深入了解后,编制出《大学生课余生活调查问卷》。该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以及对其看法与感受。问卷采用abcd等几个选项中选择,采用匿名记票。

  问卷内容

  【1】被试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学院。(第1-2小题)

  【2】大学生课余时间量调查。(第3题)

  【3】大学生上自习的频率。(第16题)

  【4】大学生主要课余时间(除自习以外)的基本情况。(第5题)

  【5】大学生期望及兴趣爱好的课余活动情况。(第4、6题)

  【6】大学生主要活动时间量安排情况。(第8-11题)

  【7】从大学生课余时间量、时间分布的合理性命题(第17-18)

  二。抽样

  我们调查分析的总体是南昌航空大一学生。本次调查通过抽样问卷调查,采取自愿填写的形式。为使样本具有更好的代表性,我们选取了不同学院、不同专业的6个班级代表。样本容量为200,调查时注意将男女比例大体控制在1:1,以方便分析、研究。

  调查采用面对面的方式,调查选择在晚6点到10点之间,分6天进行,每校两天。调查问卷发放、回收一次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5份,有效问卷160份。

  调查结果

  1、男女比例大约控制在1:1

  2、经济管理学院 80 、40%

  文法学院 30、15%

  材料学院 40、20%

  土建学院 20 、10%

  音乐学院 10 、5%

  软件学院 20、10%

  3 课余时间量

  经济管理学院

  文法学院 30、15%

  材料学院 40、20%

  土建学院 20 、10%

  音乐学院 10 、5%

  软件学院 20、10%

  4

  三。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得到可靠的样本数据后,根据研究分析目的,统计各项选项的数目及所占百分比。

  通过大学生课余活动安排的不同年级间的纵向差异分析和不同性别间的横向差异进行分析;从大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与之期望的情况间进行比较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论证

  从总体上看,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课余时间使用基本合理,能较好利课余时间;但是也有部分同学课余时间缺乏合理的安排,沉迷于电脑娱乐漩涡之中或者在无聊中徘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对身心造成了不利影响。

  1、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经常课余时间较多

  【03题】除了双休日、节假日以外,您平均每天有几个小时的课余时间?

  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d.8小时以上

  【调查分析】由于近几年教育改革,减压、减负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南昌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也相应的增多,课余时间相对宽余和自由。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拥有大量、充裕的课余时间,这与部分同学长期习惯于被动学习和自控力较差这一现实,也成为了如何科学、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的较大矛盾。由此可见,合理安排大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关于上自习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的重要形式,并且年级差异性分明。

  【16题】你是否经常去自习?

  a经常自习b偶尔自习c基本上不自习

  【调查分析】据社会媒体报道,对大学生自习状况不太乐观。然而本次调查对是否到图书馆,自习室去学习这个问题中:对大一新生,高达到52.0%,且因为查阅学习资料去图书馆的同学占到61.3%以上。可见图书馆、自习室是大学生自习的主要场所,在大学生生活中有着重要地位,调查显示大一学生因为中学时代的学习习惯而坚持上自习,他们大多的生活习惯也依然是“三点一线”---即寝室、教室、自习室。对他们而言,习惯大学生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3.大学生主要课余时间安排,活动内容分布差异性大。

  【5题】课余时间你主要是从事于

  a:上自习b;社团活动c:运动锻炼d:社会实践e:上网f:其他

  【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上自习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表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表现出有主次之分和多元化的特点。“课余自习”、“上网、玩游戏”、“社团活动”三项是大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的主要活动形式。由于大学学习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的改变,加之大学生活更加开放和丰富多彩,使得大学生的课余活动不再是传统的“三点一线”模式,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比,“上网、玩游戏”、“聊天、社交”成为大学生课余活动取向的第二位和第三位。大学生也普遍承认用在这两方面的时间不少。这表明,网络在大学生课余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大学生也钟情于这种新兴的娱乐休闲方式;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社会性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正在提高。大学生在分配其他时间(占所有的32%)具有个体差异性,这主要是由个体兴趣决定的。个体兴趣自身具有娱乐性和消遣性的特征,对满足大学生课外业余活动和闲暇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大学生个性和谐发展和自身社会化不可或缺的途径。例如大学生对文学类课外读物的兴趣,满足了他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认识生活,并借以抒发和寄托自己的生活理想和表达自己对生活憧憬的美好意愿和情感,这对他们强烈的探索人生、探索生活需要联系在一起。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大学生对文学类读物的过多重视,而埋头于对他人生活的解读,忽视了自己的现实生活,这也显然不利于大学生个体素质的提高。

  4.大学生每天主要活动时间(除上自习)量安排情况。活动种类多,时间安排量差异性也明显

  【8-11题】你用于下列项目的时间平均每天会有多少?

  a)课外学习a.1~2小时b.2~3小时c.3~4小时d.4~5小时

  【调查分析】课外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另外汲取知识。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丰富的年代,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发现课外的学习是自己腾飞的重要基础。通过课外学习使书本知识更加完善。四、六级等其他证件的获得和平时的课外学习是分不开的。课外学习是竞争中获胜的筹码,切身感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知识素养的重要性。

  b)使用电脑a.少于1小时b.1~2小时c.2~3小时d.3~4小时e.更 多

  【调查分析】从统计数据看,使用电脑时间过少,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苦恼。尽管各个学校都有微机房和电子阅览室,但由于南昌航空大学教学资源免费开放力度不足和学生经济支付能力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特别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同学,再加上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寝室没有联网,因此大一学生得不到充裕的上机操作和实践、练习机会。这与信息化社会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有着较高要求的现实存在较大落差,希望教育主管部门与学校能高度重视这种现象,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改变这种现状。

  【调查分析】社团是由大学生自己发起、管理、策划、运行的组织。它的精彩之处就是它更接近我们,更懂得我们的需要;虽然也有些不尽人意之处,但它毕竟是我们自己做的,我们更能理解它的意义。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同学们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素质,为尽快实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标做出重要贡献。加入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融入象牙塔的选择,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场所,这就是越来越多大学生青睐社团的原因。

  5.从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安排的合理性出发,揭示课余生活安排是否合理。

  【19】你觉的你的课余时间是否安排合理

  a:基本合理b:不合理c不知道

  【调查分析】从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大学生对自己的课余生活时间安排存在着不明确性,认为合理的只有20%,可见合理安排大学生课余时间成为了当前大学生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四建议

  a:给学校与社会的建议

  (一)学校要为大学生创造好的环境

  学校当然是学习的地方,这要求各高校必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风”和安静的环境是一所高校必须达到的要求。当然学习的软硬件设施都要能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学校在教学设施上的投入要放在首位。好的“学风”形成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这要求学校要从思想上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

  (二)引导大学生积极安排课余时间

  大学生趋向于认为课余时间应由个人去安排,无须学校去管。大学生希望课余活动可以自由安排,所以对于大学生课余时间安排各高校只能采取引导的方式,号召教师在课堂上,在学校的各种传播媒介采取启发诱导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安排课余。

  (三)听听大学生的“声音”

  从主客观双方具体情况来看,大学生课余时间中存在着学校、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性与学生主观需求的多样性的矛盾。大学生希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健全各种管理制度来加以引导”,而且大学生也热切要求能利用课余时间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参加社会上的实践活动,从而了解社会,培养自己的能力,为日后能有效地胜任各项工作打下基础。大学生这些主观需求是当今社会、经济生活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是合理的、必然的,所以学校对此应予以重视。即使学校现阶段的客观条件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但我们必须作出行动,作出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选择,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改善并创造条件,逐步满足学生的多重需求。

  (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特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它不仅仅是充实学生的课余时间,各种活动的开展对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ⅰ、以“社团”为“基地”展开:各“社团”开展与之有关的各项活动,他的优点是选择性好,因为他的自主性强。

  ⅱ、以院(系)为单位开展各种知识竞赛与娱乐活动。它的优点是大众化,没个人只要感兴趣就可以参加。

  ⅲ、以班级或是寝室为单位展开。这类活动具有灵活性,时间与地点的限制条件少。这类活动可以促进同学间增进了解、发展友谊。

  (五)社会也应该更关注大学生

  校园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侧影,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必将走向社会,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是建设未来社会的“主力军。”针对南昌市各有关部门的提议:

  ⅰ、在物质经济上要多支持贫困大学生。调查显示有许多大学生有过兼职经历,其中一部分大学生是贫困大学生,他们因为家庭经济条件而不得不从事兼职以获取部分生活费用,但是兼职占去过多的时间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以及其他娱乐活动的参与,会影响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ⅱ、多开展各种适合大学生的社会娱乐活动和公益活动。诸如“关心老人公益活动”、“学雷峰做好事”、“三下乡志愿活动”这些活动的展开也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一种方式,对大学生的人格和公民意识培养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与其他城市相比,这点是南昌市做得不够的。

  b:给同学的建议

  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如果完全按照兴趣,随意性太大,很难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环境和资源。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另外,最好能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你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调适。而且,你一旦制订出了既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一时间尚未到来之前,你的心情会是愉快而充实的,能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

  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要知道,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合理的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适度接触社会,锻炼自己或是证明着自己的抱负,可以选择兼职。还应该积极的参加社会志愿活动,诸如“无偿献血”、“学雷锋活动”等社会爱心活动。这对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

  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尽量培养自己有多种兴趣爱好,如集邮、剪贴、垂钓等,这样可以增添你的活动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若能够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有些同学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艺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这无疑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无穷的乐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五、结论

  从调查结果看,我们的结论是:

  (一)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课余生活整体上积极健康。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对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感到满意。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展现了当代南昌市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虽然在年级间与性别间存在诸多的差异,但这些差异是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与人生目标的不同造成的,这一方面说明了个人间的价值观异同。

  (二)南昌航空大学大一学生在安排和处理课余时间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分析,我们了解到有部分大学生不能充分、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对这方面学习、生活状况感到满意的同学只占被调查同学的五分之一。这不能不使我们感到担心。我们希望那些至今仍然让时间悄悄溜走的同学们,珍惜自己的青春,以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待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好好度过自己的大学时光。当我们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没有悔恨的青春和遗憾。

  课余时间仅是大学生活中的一部小插曲,但却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观念。他们以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填充和丰富他们的课余时间,展示了他们以怎么样的态度对待生活。身为21世纪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通过积极参与大学的课余活动,获得知识的同时,增强自主创新意识,提高社会应变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完善素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字典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够精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下一篇 : 报告会范文
最新更新
精品分类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